尚经起名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企业资讯

抖音刷双击网站自助下单 - 快手刷作品点赞低价,快手刷双击网址最低价

时间:2024-07-01 00:30 评论
“这几天刚开始楼院自治,还真有些不太适应,还没从多年来满院子找车位的习惯中走出来。老楼院一直以来都没有物业管理,楼院乱停车谁来管?“我们都是住在一起好多年的老邻居,大不了我们自己管理,将老楼院‘自治’。...

自助下单地址(拼多多砍价,ks/qq/dy赞等业务):点我进入

登州路24号老楼住户成立管理协会,一分钱不花,即可享受准物业化社区服务

昨天,家住登州路24号老楼的林先生开车回家。 当车开到大楼门口时,路口的护栏自动升起。 林先生将车开到离家门口不到10米的一个停车位。 这个车位和门的自动门禁系统是最近几天才启用的。 据介绍,这座建成半个多世纪的老楼,曾经停车问题严重,连120救护车都进不去。今年老楼进行环境整治后,居民自发成立了一个协会管理委员会在建筑场内行使自治权。 从停车、保安、卫生,到居民家中的水、电、线路、管道的简单维护,所有费用由协会管委会居民负责。 从收取的停车费中,居民无需支付一分钱的物业费,即可享受准物业化的社区服务。

老建筑感觉像一个新社区

下午2点多,家住登州路24号老楼院子的林先生照常开车回家。 到处寻找停车位。 可这个念头一闪人人抢车位,他忽然发现,老楼实行了自主管理,安装了蓝牙自动车牌识别系统,他已经有了车位。 林老爷子的车子并没有停在院门口,反而慢了下来。 门禁监控探头识别出他的车牌,自动抬起杆子让他走。 林先生高兴地向门卫室值班的邻居挥了挥手,将车子开到了他租的车位。 “我这几天才开始在楼院里自治,还真不习惯,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改掉在院子里找车位的习惯。” 林先生说,现在走在小区大院里,感觉就像搬进了一个新小区。 相同的。

因地制宜规划车位

记者在登州路24号院内看到,院内的居民楼全部粉刷一新。 由于院落建在半山腰上,所以在一些坡度稍陡的路边安装了防滑扶手。 道路两旁,新铺了平坦的沥青路面,并在道路上标出了停车位。 这些车位虽然不像正规停车场那样整齐排列,但都是因地制宜设置的,在一些角落也有车位标识。 空间。 楚水山社区书记孙玉琴告诉记者,登州路24号大院建于1960年代,当时是橡胶厂的工人宿舍。 大院内有19栋老式民居,周围有4个大门。 因为院子很大,大门不关,很多外地车辆可以随意进出停放。 由于老楼建设年代久远,楼内硬件设施破损陈旧,环境早已脏乱不堪。

/告诉/

回家前找个停车位

“最让居民头疼的是停车难,楼院一度变成了停车场,社会车辆可以随意进出。” 孙玉琴说,老楼院没有物业管理,大门全天开放,楼院空地也没有规划停车位。 楼下马路上附近停着车的住户。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居民发现自己停车越来越困难。 原来这栋老楼靠近登州路啤酒街和大连路。 这两条路上的停车位都比较少。 很多司机都知道登州路24号楼可以停车,就把车开到楼里。 . 不少居民下班回家前,不得不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占车位”。 接到“占用车位”的电话后,老人提前下楼,在有空位的地方等候。 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要等到孩子回来才停下车。 “没办法,不然下班回来找不到停车位,只好绕着院子转。” 孙玉琴说,有好几次,楼里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前来救援的120救护车都开不动了。 进去的时候,只好在楼门口停下。 救护人员抬着担架,从车辆缝隙中挤进去抢救伤员。

/改造/

楼宇庭院改造“私人定制”

今年2月,辽宁路街道将登州路24号改造工程列为今年城市治理和民生任务的重要内容。 经过数月的调研、预算、招标,旧楼改造正式启动。 登州路24号大院有2000多名居民。 为使旧楼改造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辽宁路街道在楼内开展了“我的楼,我做主”改造意见征集活动。 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意见征求卡,征求对楼宇院落改造的意见,让居民通过“私人定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需求。 总投资850万余元的楼房改造后,共修复屋顶及防水层约12000平方米,重新铺设道路4500余平方米,塑钢窗更换了廊道,新增绿化面积300多平方米。 还增设了健身器材,方便住户饭后休闲健身。

登州路24号老楼院内的很多建筑都依山而建。 远远望去,楼宇错落有致,显得高雅,但居住在山脚下的居民却没有这样闲适的气息。 “我们这栋楼是整个院子里离山最近的,这山很容易松动,天气不好可能会造成山体滑坡、塌方,晴天还会渗水,屋里有点潮湿。” 住在10号楼的张大爷说,对我们楼旁边山体的加固施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通过现场勘察,建设部门不仅对山体进行了加固,还对多年前修建的破旧挡土墙进行了重建,彻底清除了堆积的垃圾杂物。 做了防水处理。 院内老年居民相对集中,有居民建议在院门附近的斜坡上增设防滑扶手,方便老人进出。 施工方取消了在院口修建美化墙的计划,增加了防滑路面和扶手。 针对居民反映的乱停车问题,街道还投资安装了蓝牙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自治/

成立管理委员会解决问题

老旧破旧的旧楼、旧院得到了改造,蓝牙门禁系统等硬件设施也建成了,但由谁来管理成了新的问题。 老院子一直没有物业管理。 谁来管理院子里的停车位? 庭院停车位如何规划? 什么车可以进,什么车不能进? 管理层需要请人,谁出钱? 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我们都是一起生活多年的老邻居,大不了自己打理,让老楼‘自治’。” 期间,有居民建议,可以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对旧楼进行管理。 社区居委会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多方打听,得知台东街有开放楼宇,经过居民自治管理得还算不错。 于是我就带着居民代表到这些自治楼去学经。

随后,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在大院召开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通过投票选举产生了7名居民人人抢车位,组成了楼管委员会。 “协会管委会的这7名成员,不仅要认真负责,还要当‘能工巧匠’。” 建协管委会主任高兴祥告诉记者,7名成员有的是木工,有的是电工,有的会修水管,但总之,每个人都是“两把刷子”的巧手。 大厦管理协会的职责是维护大院、车辆管理和公共设施的安全和秩序,为住户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同时,如果楼内住户的水电管道出现问题,协会管委会工作人员将免费上门维修。 街道还购买了价值数万元的各种工具进行维修。

为使停车井然有序,居民代表与协会管委会委员就院内停车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终决定在大楼的庭院内规划停车位91个。 停车首先照顾老年居民,让居民就近选择租用停车位,每月收费150元。 白天免费的停车位,外地车辆临时停放按小时收费。 协会将所有出租车位的车牌号输入电脑,蓝牙系统可自动识别开门。 由协会管委会成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轮值班24小时值班,为外来人员登记手机号、车牌号、工作内容,承担社区治安和门卫职责。 经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每月给予值班人员1500元补贴,补贴费用和日常管理维护费用从停车费中支付。 “我们楼还有老人活动室和日托中心,以后会交给管理协会。” 街道负责人表示,老楼居民自治是登州路24号的试点,今后可以在其他具备成熟条件的开放楼宇中推广。 (记者赵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