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经起名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企业资讯

空间低价赞 - 快手1元刷赞_快手刷双击秒刷0.01

时间:2024-06-28 02:27 评论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一、泥鳅高产养殖技术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后再放养泥鳅;(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防治方法:(1)、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更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定。...

自助下单地址(拼多多砍价,ks/qq/dy赞等业务):点我进入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

一、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淡可口,具有滋补和药用功能,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2009年,唐店后滩养殖场示范户刘登泉在泥鳅塘开展高产养殖试验。 试验面积为5×667㎡。 经过4-5个月的养殖,亩产182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2760元,亩纯利润10060元。 效果显着,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泥鳅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土质为中性或微碱性壤土,交通便利,用电少。

池塘呈东西长方形,长宽比为2:1,面积5×667㎡。 池深0.8-1米,水深0.4-0.6米。 池壁上的泥土要压实,沿池四周用网围起来。 下端埋入土中10cm,上端高出水面20cm,以防止泥鳅逃逸和有害生物进入。

2、备货方式

2.1 放养前准备

放养泥鳅苗前20天对池塘进行清洗、改造和消毒。 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处使用铁丝网以防止逃生。 在排水口开挖30-50cm深的鱼滑,占池总面积的1/3-1/5,在池底多铺一层腐殖质粘土。 放养前7天,用生石灰清池,水深10厘米的池塘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调成泥浆全池撒洒。 清塘5天后注水25cm,每667㎡施有机肥150-250kg,改善水质。

2.2 种子放养

泥鳅苗选用人工培育的苗木或野生苗木,但均规格整齐,无病害,移动迅速。 育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在15℃以上,亩产80尾/公斤的苗量为1100公斤,最好选择在晴朗的下午进行天。 苗木放苗前用8-10mg/L的漂白水浸泡消毒,浸泡消毒时间为20-30min。

3、饲养管理

3.1 饲料喂养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 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膏、蚕蛹、动物粪便,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等植物性饵料。 上述饲料也可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喂养。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温16-20℃时,植物性饲料占60%-70%; 水温21-23℃时,动物性饲料各占50%; 当水温超过24℃时,添加的动物性饲料占60%-70%。 . 具体投喂量可根据水温、水质和天气情况灵活控制。 3月投喂量为泥鳅总重的1%-2%; 分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3%-6%; 7-8月投喂量可增加到泥鳅总重的6%-7%。 9月投喂量逐渐减少至泥鳅总重的3%。 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减饵或不饵。 水温适宜每天早、中、晚各喂一次,让泥鳅“少食多食”,水温低时一天喂两次。 抛饵要做到“四定”、“四观”。

3.2 水质控制

要求水质“肥、活、嫩、爽”。 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30cm为宜。 透明度大于30cm时,667平方米每次施有机肥20kg,以增加池塘泥鳅、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 透明度小于20cm时,应停止或减少追肥。 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旧水,定时开启增氧机。

3.3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及时了解水位、水质和泥鳅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平时经常清除池塘边的杂草,高温季节每15天使用二氧化氯一次,每7天全池洒生石灰一次,养殖中后期每月施用微生物制剂1-2次。 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漏洞,及时治疗鱼病,做好养殖日记。

4、效益分析

共养殖150天,每667平方米收获商品虾1820公斤,销售价格18元/斤,销售收入32760元,亩扣除成本22700元(其中11600元为饲料,苗木10800元,电费100元/667㎡无泥养殖泥鳅,人工费200元),亩纯利润10060元。

四、注意事项

1、在放苗方面,尽量投放大规格的苗木。 该种苗成活率高,增重倍数大。 ,治疗容易,死亡率不高。

2、池塘养泥鳅,泥鳅入塘后两天内不要喂食,等泥鳅苗适应环境后再投喂。 开始时将粉状饲料撒在池边四周,逐渐将喂食部位固定在食台上。

3、泥鳅善于逃逸。 要经常检查拦鱼设施是否损坏,池脊是否塌陷,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还应注意杀灭和驱除有害生物。

二、养殖池建设要点

泥鳅有个特点,就是它的伏击。 由于体积小,只要有一个小缝隙,它就可以钻出来。 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一天之内甚至可以逃得干干净净。 因此,在为泥鳅建池时,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处理池底。 挖掘机挖出池塘后,必须将池底夯实。

二是处理池边。 沿着池塘边挖一条近1米深的沟,然后从沟底到地面铺上一层结实的尼龙网,尼龙网的接口处也必须紧密连接。 将尼龙网沿池塘边缘铺好后,将尼龙网与开挖土压实,使尼龙网与池塘融为一体。 尼龙网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以保证尼龙网不会被强风吹走。

三是处理好池塘的进出水口。 由于目前PVC管的造价比较便宜,养殖场可以考虑使用PVC管作为池塘的进水管。 它的一端来自水库旁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从池塘边上穿过。

池塘的出水口需要精心设计。 我们希望排出的水是池塘的底水。 池塘底水被泥鳅粪便和剩余饲料污染,水质较差。 水池出水口一端穿PVC管,另一端在水池外。 一端在水池内,弯头可插入高出水池水位40厘米的竖管,管外用木桩设一圈防逃网。 排水时,将池内垂直插管提起,水质差的池底水即可排出。

三、泥鳅苗的投放管理技术

近期,经过渔业技术指导员和采购商的努力,示范户泥鳅苗源问题得到解决。 在渔业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示范户陆续开始放苗。 针对今年生产实际,在放苗过程中,渔业技术指导员及时指导示范户做好放苗工作。

首先,针对近年泥鳅发病率增加的情况,在泥鳅苗入塘前10-15天,用生石灰对清塘进行消毒,做好苗前清塘工作严格执行。

其次,加强肥水养殖饵料生物管理,一周后清塘注入50cm新水,用40目丝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入塘,施30-60kg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另外,放苗时要加强对苗木的消毒。 放养前,将它们浸泡在3%的盐水中约30分钟。

无泥养殖泥鳅_无泥养殖泥鳅_稻田 小龙虾 泥鳅 鳝鱼养殖模式

四、饲料喂养技术要点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喜欢吃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 因此,成年泥鳅养殖阶段,应采取施肥措施,培养天然饵料。 除施肥外,还应饲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定期定量饲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浓缩饲料。 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投喂情况而定。 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喂一次。 水温低时,每天早、午各喂一次。 投喂量占池塘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份,1%-2%; 4-6月,3%-5%; 7-8月,10%-15%; 9 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喂或不喂; 水温11-20℃时,植物性饲料占60%-70%。 原料饲料占30%-40%; 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 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 70%。

5. 鳃模控制技术

泥鳅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引起的病害。

疫情:主要流行于5-10月,尤其是5-7月。 当水质变差,特别是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易发生病害,几天后可造成大量病泥鳅死亡。

症状:病泥鳅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部粘液增多,鳃部出现淤血或缺血斑点,呈现鳃部,病重时泥鳅高度贫血,整个鳃部呈蓝灰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鱼鳃上面有很多霉菌。

防治:平时注意换水,保持池塘水质新鲜,不要过度富营养化,有机物含量过高易发生病害。 如发现池塘中有死泥鳅,应及时捞出,尤其是高温天气,一定要将死泥鳅捞出。 否则泥鳅尸体在池底腐烂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大量细菌,而且腐烂的尸体还会滋生霉菌,因此需要及时消毒和施用底质改良剂。

处理方法:①先杀虫; ②同时杀灭细菌和真菌,可用三氧化碘或硫氧氟沙星结合盐水泼洒全池;

六、如何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一、泥鳅病害的主要原因

1、泥鳅受伤了。 由于人工操作方法不当或粗心,使泥鳅受伤,为病原体感染创造条件,从而传染疾病。

2、饲养管理不善。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好,也很容易生病。 例如喂养方式不合理; 水质恶化或有毒有害水体进入养殖水体; 夏季炎热时节,不注意防暑,使泥鳅食欲减弱,体质消瘦,抗病能力下降; 换水时,水温差过大等。

二、泥鳅病的防治

为使养殖的泥鳅少病或无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分析发病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预防,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注意养殖环境的营造

(1)清塘消毒。 排干池水,清除池内杂草,挖出池底多余淤泥。 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冻结数日; 堵住漏洞,加固塘脊,夯实; 泥鳅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次日将底泥和石灰水耙匀,晒干; 1周后入水,再用10-15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对水体进行消毒。

稻田 小龙虾 泥鳅 鳝鱼养殖模式_无泥养殖泥鳅_无泥养殖泥鳅

(2)种植水生植物。 利用1/2的池面种植慈菇或养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泥鳅遮荫、潜伏、生境、防暑降温。 同时,水草根部还会生长一些底栖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注意放养泥鳅苗

(1)检查苗木质量。 要求幼苗体格强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粘液丰富,规格整齐,活动力强。 注意清除体表或口内有伤的泥鳅种。 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应尽量一致。 拉网、搬运、分塘时要小心操作,减少鱼伤。

(2)苗木放养前要进行消毒。 苗木放养前,应先用20~30mg/L的盐水浸泡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菌。 洗澡时间的长短要灵活。

(3)苗种放养密度要合理。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株,体长5厘米以上的苗木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株。 若塘口等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 量,否则应适当减少放养量。

3、养殖过程中注意预防

(1)饵料的投喂要科学合理。 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喂养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性、定量、定时、定位。 泥鳅非常贪吃,遇到可口的动物饵料就会拼命吃,造成肠梗阻、消化不良,“胀气”而死。 不要喂腐臭变质的饲料,否则泥鳅容易患肠炎等疾病。

(2) 水质调控。 炎热的夏季半个月换一次水,其他季节一个月换一次水。 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灵活控制。

(3)定期或不定期使用药物对水体进行消毒无泥养殖泥鳅,配饵投喂。 这取决于实际需要。

三、泥鳅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1.肠炎病。 症状:病鱼厌食、迷路、腹部红斑、鱼体发黑、肛门红肿、初期排出白色线状粘液、解剖后肠道发炎、充血。 防治方法:①避免投喂变质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0.5-1公斤长炎灵,连喂5-7天。

2.水霉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季和早春最为流行。 发病初期,泥鳅全身长满白色棉状水霉,泥鳅焦躁不安。 随着病情加重,泥鳅逐渐萎靡不振,食欲不振,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将病泥鳅用4%的盐水和4%的小苏打溶液浸泡5-10分钟,水霉病即可痊愈。

3、寄生虫病。 常见的有滴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寄生在幼苗的鳃或受伤部位。 被寄生虫侵袭的泥鳅,常漂浮在水面上,焦躁不安,或在水面上转来转去,严重时会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时,可用0.7g/m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混合液或0.5g/m3结晶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4.泡病。 是由于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不足,其他气体含量过高或溶解氧过饱和所致。 病泥鳅漂浮在水面上,肚皮鼓鼓的像气泡一样。 防治方法:发病时,先用淡水注满池塘,同时用1‰浓度的盐水全池洒水。 平时注意投喂适量和多样化,加强水质管理,预防本病的发生。

5、红皮病 这种病是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体表瘀伤,或因水质变差,细菌侵入所致。 病泥鳅的鳍、腹皮和肛门周围充血化脓,尾鳍和胸鳍特别白化脓,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全池撒1克/立方米漂白粉

七、泥鳅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病害的防治。 主要病害有红皮病、水霉病、气泡病、滴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等生物天敌。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1、红皮病: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尤其是体侧和腹部; 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破坏。 防治方法:(1)尽量减少泥鳅因围捕和长途运输造成的抓伤或碰伤,每次围捕和运输后都要用药物消毒。 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可用1-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2)病池全池撒漂白粉1g/m3。

2、水霉病:病泥鳅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体表可见白色絮状物,最后衰弱而死。 流行于孵化季节,可大量杀灭受精卵。 防治方法: (1)、避免鱼伤,水生真菌常在伤处寄生繁殖; (2)、将泥鳅放入池塘前用4%的盐水浸泡; (3)、感染泥鳅时用0.04%的小苏打将0.04%的食盐混合液全池撒洒。

3、印纹病:患印纹病的泥鳅,身体出现肿胀的病灶,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有水肿和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有印记,故称印记病。 流行季节是从七月到九月。 防治方法:(1)用漂白粉溶水,全池洒水,使池水浓度为1克/立方米。 (2)每立方米用五倍子2-4克全池泼洒,连用3天。

4、滴虫病:寄生于鳃和体表。 病后食量减少,虫独游。 严重时,虫子密集。 如不及时治疗,轻者会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会导致死亡。 流行于5-8月。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然后放泥鳅; (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混合液全池喷洒。 (3)全池每立方水体洒0.7克结晶敌百虫。

5、舌杯虫:寄生在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从周围的水中取食营养,对泥鳅影响不大。 但是,如果泥鳅苗上寄生着大量的寄生虫,就会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泥鳅苗会死亡。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8月为多见。 主要预防是泥鳅种要死掉。 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夏秋季多见。 防治方法: (1)、流行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 (2)放养前用8克/立方水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5-20分钟。 (3)处理开始后,用0.7g/m3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混合液全池泼洒。

6、气泡病:症状为泥鳅吞咽吸入气泡,漂浮在水面不能下潜,腹部发胀,苗期易发。 防治方法:合理投喂,防止水质恶化。 发病后立即加新水,洒盐水,每亩水用盐4~6公斤。

7、农药中毒:农田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的残毒,都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导致泥鳅中毒死亡。 该病害易给水田养殖泥鳅造成很大损失。 因此,为保证泥鳅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和喷药方式。

8、其他天敌:主要是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 防治方法: (1)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理干净。 (2)注、排水口应设置密网,防止有害鱼类、水生昆虫、蛇类、蛙类等进入池塘危害泥鳅苗或成泥鳅。 (3)池内发现水蜈蚣,应喷洒90%的结晶敌百虫,浓度为5克/立方。

8. 泥鳅苗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 近年来,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苗种供应经常不足。 现将泥鳅苗的快速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址

养殖场所应有充足的水源,便于进出排水,并能自行灌溉。 领带! ?

2、池塘建设

(一)种子库规格。 泥鳅苗种池和商品泥鳅养殖池的水采用同一规格。 面积50-100平方米,四周池塘高出水面40厘米为宜,塘脊坡度为60°-70°。 池塘深度80-100厘米。 池塘挖好后,池壁要夯实,并用50厘米×50厘米的水泥板护坡。 池底覆盖2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

(二)防逃设施。 养殖池周围采用网布、钙塑板或水泥板作为围栏,防止蛇、鼠等有害生物进入养殖区; 进、出水口要用120目密实网眼布包裹,做成围栏,防止泥鳅逃逸和有害生物及野鱼卵、苗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 进口和出口应呈对角线布置。 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 出水口位于鱼滑道底部,与水面以上30厘米的PVC管相连。 排水时可调节PVC管的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滑道(集泥坑)。 为便于垂钓,应在池内安装与排水管底口相连的鱼橇。 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 变得。

无泥养殖泥鳅_稻田 小龙虾 泥鳅 鳝鱼养殖模式_无泥养殖泥鳅

三、进货前的准备

(1)清理池塘。 放养前10天清理池塘,查孔漏水,疏通进排水管,翻耕池底淤泥。 排干至水深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浆1公斤,然后全池喷洒消毒。

(2)蓄水施肥。 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施3公斤鸡粪或5公斤猪、牛、人粪,或施氮肥7克和每立方米水施1克磷肥。

4. 种子运送

当水色变绿,透明度保持在15厘米左右时,即可放入泥鳅苗进行栽培,苗密度为每平方米1500-2000株。 当泥鳅长到3厘米时,要及时对分塘进行筛分,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 放苗过程中应注意:放苗前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排除; 放苗时贮苗容器内水温与池水温差小于2℃,如泥鳅苗通过尼龙袋增氧运输,应采用“缓上塘前“育苗”,将充氧尼龙袋放在池塘中20分钟。 当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再慢慢放出。

5、饲养管理

(1)早期栽培。 在泥鳅苗体长不足2厘米之前,应根据水色,追施适量追肥。 水温低时,每立方米水施2克速效硝酸铵; 水温高时,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 一般隔日涂抹一次,连续涂抹2~3次。 之后根据水质和肥力调整施肥浓度和间隔时间。 水色以黄绿色为宜,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 同时,每20万尾苗用黄豆1公斤磨成豆浆15公斤,每天早晚各喷一次。 饲养3~5天后,可用水溞、轮虫、蚕泥或蚕蛹喂食。 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当泥鳅苗长到1厘米左右时,已经可以吃水中的昆虫幼虫、枝角类和有机碎屑,可以喂食动物破碎的内脏、血粉和豆饼。 每天上午和下午投票一次。 开始时,每天的摄食量占体重的2%~5%,以后随着生长日的增加,每天的摄食量可增加到体重的8%~10%。

(2)后期培育。 泥鳅籽粒长到2厘米后,逐渐加深水位至50厘米。 除继续给水质施肥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早、午各一次,每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4%~10%。 另外,投喂量要根据水质、天气、投喂情况灵活控制。 当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水温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 当温度为30℃或低于12℃时,应减少甚至停止喂料。

六、日常管理

(一)调节水质。 每周换水1至2次; 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凉”。

(2)池塘巡查。 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疾病预防。 及时清洁料台,定期对料台和工具进行消毒,定期喂药预防。

(四)防害防逃。 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逸,经常检查进出水口和池脊。

七、疾病控制

疾病控制坚持以预防为主、以治疗为主、内外结合的方法。 泥鳅苗期常见病害有:

(1)气泡病。 是由于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和或其他气体含量高所致。 症状:泥鳅漂浮在水面,腹部鼓起像气泡一样。 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 发病时,立即补充新水,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化后全池洒水。

(2)滴虫病。 症状为病泥鳅体形瘦弱,常漂浮于水面,不安分,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多,镜检有拔鞭毛虫。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0.7ml/k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液。

(3)红鳍病。 由短杆菌感染引起。 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和肛门周围充血化脓,尾鳍和胸鳍红色腐烂。 防治方法:全池喷洒1mg/kg漂白粉。

8.总结

Cultivation of loach seedlings in earthen ponds is better than cement ponds, because earthen ponds can better cultivate plankton and provide more palatable open bait for loach seedlings, 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earthen ponds is more stable than cement ponds.